Google搜尋真的是萬能的搜尋引擎,什麼你想搜尋的資料,只要打入關鍵字都可以幫你找出來,但我覺得有有系統性的學習,還是需要搭配一些書籍及課程的輔助。這篇文章想要來分享最近我的一些自學烘焙的學習經驗,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不同的看法。
文章目錄
初學烘焙時是靠什麼學習的呢?
剛開始接觸烘焙的時候,我也是透過網路搜尋去做學習的。
最剛開始就是在外面看到什麼甜點蛋糕,就回家Google關鍵字、看看食譜與教學文章,然後就開始動手做。
但我相信我跟很多人一樣,明明照著食譜做,但還是會出現各種失敗😒
如果找到說明食材混合狀態較詳細的部落客或是Youtuber,那成品成功機率就會大大的提高;反之,如果搜尋到的食譜與做法分享的內容較為精減,那成品失敗率就會大幅的提升。
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自己覺得挫折,久而久之做起甜點麵包就會覺得怎麼都是壓力,反而每次做烘焙的時候就會很煩躁,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很心急,只要看到網路網友們的分享,就會覺得「不然來試試看這個方法吧!應該這次就會成功了!」
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去嘗試,雖然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累積許多經驗值,但有時候就真的只是想吃一個東西啊!這樣試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吃到完美的成品😂
書籍在自學烘焙中扮演的角色
某一天,上班開車的途中,突然聽到廣播主持人與受邀的來賓談到現在學生們學習的問題,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
現在的孩子,因為網路的發達,時常在家長或老師詢問他們說某件事情的想法或答案時,他們總會說:「不知道就Google好了呀!」
此時,受邀的來賓說了一句很引人反思的話
Google上面找到的資訊很多都是片段拼湊起來的,真正要獲取某方面專業的知識,還是需要閱讀書籍並透過反覆思考後,才有辦法學習到比較完整的架構;甚至,我們必須透過閱讀,才有辦法辨別網路上的資訊是真或是假。
這句話,我一時之間無法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但卻留存在我心裡很久。
後來,我也還是利用Google搜尋一些食譜,但有時候總會發現網友A說步驟是123,網友B說步驟是312,但我自己總分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對的、或是哪個才是成功機率高的,我才想起當時那個廣播受邀來賓說的話,我也才終於體會那句話的意思。
話說回來,網路雖然方便,但建議在學習上面還是先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再去透過網路搜尋的方式學習,可以讓學習效果有加成的作用唷😊
挑選食品科學相關的書籍而非食譜
比方說,做麵包時候為什麼糖、鹽不能碰到酵母?麵團發酵的原因?那為什麼麵團發酵時都是整成圓形或是方形等等,了解這些理論、食材的特性及混合後的變化,才是真正理解製作甜點、麵包的流程,進而可以在過程中去判斷可能是哪個原因造成成品失敗、或是也可以從烘焙的過程中,觀察其變化再去做適度的調整。
簡而言之,烘焙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個科學實驗,而非只是做出蛋糕、甜點而已。
因為這樣的體會,所以在挑選書籍的時候,大部分都會挑選原理相關的書籍,而不是單純的食譜。
推薦的書籍
〝用科學方式瞭解糕點的「為什麼?」〞與〝用科學方式瞭解麵包的「為什麼?」〞這兩本書非常推薦!
你幾乎所有遇到烤蛋糕、做麵包會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在這兩本書裡面找到答案,比方說打發蛋白時,要用冷藏還是常溫雞蛋、或是蛋白為什麼要先打散之後再開始打發呢?還有為什麼要分三次加入砂糖打發蛋白呢?發酵的原理是什麼?酵母的分類…等等的這些問題對於初學者的我來說覺得很重要!
我自己在做蛋糕烤麵包前,都會翻翻這兩本書的目錄看看有什麼相關的主題,然後把一些重要的關鍵點記下來以後,才會開始看食譜去操作,以降低失敗率。
自從有這兩本書以後,每次我在看網路上的食譜,很常都是知道一個大概的輪廓以後,後續一些常規、簡單的操作等等都是靠可以靠著自己對這兩本書裡的內容理解去變通的,倒也不一定真的需要照著食譜一步一步做。
不過,這兩本書裡面沒有什麼很精美的圖片,整本書就是比較樸實,再來是內容因為都是理論的關係,可能比較枯燥乏味一點;另外,也有聽烘友反映說,書籍裡面的字體太密,閱讀起來不是很舒服。如果有意想要購買的朋友,可能需要稍加注意一下。
結語
以上提到的那兩本書,我自己是當作工具書再用,想要查詢一些理論的時候,就會翻開來看一下。
不過如果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這一類食品科學書籍的朋友,建議可以運用圖書館的資源先試閱,圖書館借書大部分都可以借閱一個月,如果後續沒有人預約的話,更可以延長借閱期。
題外話,現在買書很喜歡在MOMO購物網,因為折扣都下的很低,最近疫情期間滿$500元也都額外有折扣,買起來特別划算,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唷!
下次有機會再來推薦其他書籍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