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心得|《短影音變現體驗課》不只教你拍片,更教你變現的底層邏輯

近幾年來想經營自媒體的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相較於 YouTube 的長影片,現在短影音更容易快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無論是專業服務還是創作分享,大家都希望能透過短影音提高觸及率。而且拍攝短影音門檻很低,只要一支手機就能拍 30~90 秒影片,幾乎是人人只要一支手機就能馬上開始。

我本來就對各種新鮮事很有興趣,也常常忍不住到處買線上課程。最近發現了一個新平台——ShiFu 師父,裡面的課程選擇超級多元,從冷便當手作、英語口說、超級個體經營術到手機攝影⋯⋯應有盡有。

更讓我驚喜的是,平台的創辦人 陳修平老師 也親自開了一門「短影音變現課」。修平老師本身就是素人短影音操盤高手,曾經幫助像「來莿桐找Sandy | Yünlin」、「藍太太好生活」這些知名粉專帶來大量的追蹤數、流量與變現。

這次剛好有機會參加他的體驗課,上完後真的收穫滿滿,乾貨滿到腦袋還在消化。就把我的心得簡單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短影音變現體驗課》上課畫面

上課前的痛點:卡關的挫折

雖然知道短影音門檻低,也清楚流量潛力大,但要真正開始卻常常卡關。

我曾經試過把自己的烘焙過程拍成短影音,從構思、拍攝到後製花了不少時間,但成果總是不滿意。影片上線後流量很低,按讚、留言和分享都寥寥無幾,久而久之真的會有一種到底在忙什麼的挫折感。而對於想靠創作或品牌推廣的人來說,「如何變現」更是難題

體驗課亮點:兩大收穫

《短影音變現體驗課》上課畫面

在修平老師的體驗課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

1. 精準選題,對準受眾痛點
老師提醒我們:短影音的重點不是「我想拍什麼」,而是「觀眾想看什麼」。要先理解受眾的需求和人性,影片才容易引起共鳴。老師也分享了失敗的案例與成功案例的比較,讓我學到原來透過7大內容主題x11大流量密碼,就可以創作出很棒的短影音內容

2. 變現必須有策略設計
過去我一直以為短影音可以變現是因為創作者或是品牌的名氣夠大,但上完課以後才發現原來這背後其實是有一套邏輯存在的,比方說:

  • 透過短影音將受眾從公領域導流到私領域,讓受眾的黏著度更高
  • 在影片中設計自然的引導動作,再帶出購買行為
  • 打造長期的內容策略,支撐穩定收入

上課後的轉變:更清楚的方向

短短兩小時的體驗課,收穫滿滿。最大的改變是:

  • 拍影片前,先站在觀眾角度思考「他們能獲得什麼價值」。
  • 題材不再亂槍打鳥,而是針對特定族群規劃系列內容。
  • 學會在影片中加入自然的引導,例如到粉專看更多資源,或搭配符合需求的優惠。

原本只是想「記錄自己」,現在則更有策略地思考如何「創造價值」並進一步變現。

誠心推薦:短影音變現課

如果想要透過短影音變現的你也有以下這些煩惱:

  • 沒有靈感或靈感常常斷炊的短影音創作者
  • 拍了很多影片卻沒流量
  • 不知道自己的受眾在哪裡
  • 想變現卻沒有方法

真的很推薦大家去試試這堂「短影音變現體驗課」。修平老師不只分享概念,而是能馬上套用的實戰方法,幫助你釐清很多觀念、少走許多冤枉路。

課程資訊

陳修平短影音變現體驗課